为进一步推动上海氢能产业发展,支持临港新区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上海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交通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绿化市容局,临港新区管委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提出,以技术研究,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为重点,加强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加快集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把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水平建设临港新区国际氢能谷,高标准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立跨境一体化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将临港新区建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关先锋,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示范室和公共平台聚集地,助力临港新区成为上海打造世界级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支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帮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加快培育壮大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氢能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特制定本政策。
一,指导思想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支持临港新区突破产业关键瓶颈,推进氢能绿色,安全,自主,可控产业链本市各相关部门集中政策资源,支持临港新区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支持方向
以技术研究,产业开发,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为重点,加强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加快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把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水平建设临港新区国际氢能谷,高标准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立跨境一体化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将临港新区建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关先锋,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示范室和公共平台聚集地,助力临港新区成为上海打造世界级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支持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长寿命,高可靠性,高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突破高可靠性质子交换膜,高耐蚀碳纸,低铂催化剂等基础材料制备技术,高功率密度石墨板堆,长寿命金属板堆,高速无油涡轮空压机等零部件的R&D和制造技术突破大型高效电解水制氢设备核心技术,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先进技术,突破低成本高压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长距离管道输氢等储运环节关键材料和设备的核心技术
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临港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布局,支持临港新区氢能替代工艺装备,制氢设备,国IV储氢瓶技术研发制造,加快培育一批氢能独角兽,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
支持多个演示应用支持新区加快燃料电池重型卡车,通勤公交车,渣土车,市政环卫车的推广应用,探索其在叉车,港口机械,船舶,飞机等领域的应用稳步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施,积极探索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对重型燃气轮机分级掺氢进行了试验研究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具备条件的特定区域探索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制氢,风电制氢等绿色制氢示范,支持探索新型氨氢转化等高效低成本多元化制氢方式适当提前布局建设一批加氢站,降低储运成本,探索固体,液体,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的应用,探索纯氢管道,掺氢天然气管道和运输的规划建设,加快氢能源供应网络建设
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氢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核心装备和检测技术研发,建立氢能检验检测认证平台,鼓励氢能产业和标准化组织落地香港
三。政策措施
1.支持深入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依托临港新区公交通勤,渣土运输,港口货车收集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优势,支持临港新区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牵头组建示范应用联合体,承担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任务支持临港新区氢能企业承担本市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任务
2.加大在特色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大对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中重卡,通勤客车的支持力度,支持临港新区加快燃料电池重卡,通勤客车,渣土车,市政环卫车的推广应用引导本市新增或更新通勤客车选择燃料电池汽车,优先支持燃料电池通勤客车在临港新区扩大应用支持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运营平台建设,鼓励探索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
3.探索海上风电制氢的示范应用将绿色制氢作为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多功能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区域制氢发展需求,探索海上风电绿色制氢示范应用鼓励临港新区氢能企业与相关能源企业合作,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制氢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
4.加快光伏制氢示范应用利用临港新区标准化厂房资源优势,探索光伏发电—制氢—热电联产综合试点应用积极培育光伏发电+氢能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形成集电化学储能,氢能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系统
5.率先演示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优化本市数据中心建设指南评价标准,加强氢能新技术在绿色数据中心的创新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的重要补充,支持临港新区在全国率先建设氢能绿色数据中心示范工程
6.规划建设领先的氢港支持洋山港,东海大桥等区域开展氢能示范应用,提高港口固定装卸机械,移动装卸车和水平运输车辆的氢能覆盖率,推进港区加氢站规划建设,建设国内领先的绿色智能氢能综合示范港
7.支持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布局支持新区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和重大科技设施,推进氢能科技创新成果全球交易中心建设
8.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氢能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基地,搭建氢气储运设备检测平台,夯实氢能产业质量安全基础支持氢动力设备和储氢设备行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提高氢能计量测试服务能力支持临港新区牵头成立上海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并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牵头制定符合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建立健全氢能行业标准体系
9.支持制氢和加氢模式创新研究坚持安全第一,支持临港新区在远离城市建成区和居民区的安全区域,符合安全生产和规划选址相关规定,依法组织实施自主审批,加快建设大容量70MPa加氢站,探索建设全市首个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站, 探索非化工园区制氢,加氢母站布局建设,探索粮电制氢等示范项目,探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为在全市推广应用提供政策突破和先行
10.探索区域性氢气管网的规划建设结合临港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需求,加强氢气管网规划布局,探索纯氢气管道和掺氢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依托临港地区燃气轮机电厂和综合能源站建设,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示范应用
11.规划建设氢贸易基地支持在洋山深水港,南港,滩涂等未利用地和近海研究建立氢气船舶运输码头和氢气储运基地,满足氢气中长期需求,探索将临港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氢气贸易基地
12.探索建设氢气交易平台支持国内氢能龙头企业和碳交易专业平台机构在临港新区联合组建统一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标准和方法论,探索氢交易和绿色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储氢参与电力市场和氢碳减排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清洁氢减排进入自愿碳减排市场交易,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氢交易所
13.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发展扩大上海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朋友圈,支持临港新区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宁夏吴忠,西藏日喀则等风景资源丰富的西部城市合作依托宁夏氨氢产业联盟和临港氨氢研究所,发展绿色氢和氨重整制氢产业,引导临港氢能产业基金和制氢设备企业与西部地区合作,在西部城市推广先进制氢技术,设备和服务,形成西用氢东送,东用西用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14.加大开放合作与交流支持成立上海氢能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为上海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依托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等平台,全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围绕氢能产业发展举办高端论坛,吸引国内外高水平R&D团队和领军人才,提升临港新区企业参与氢能领域国际合作R&D和标准制定的能力依托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强高端论坛,对外技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世界领先的零碳氢能园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业链合作等战略机遇,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利用,市场开发,股权合作等方式,推动临港氢能产品走出去
15.加强专用于香港的氢能产业基金推动上海国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临港氢能产业基金规模化,专业化,重点支持氢能产业核心部件,材料,设备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等加快临港氢能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积极推进东西部氢能产业跨区域合作,支持参与国内大型风光资源发电和制氢产业基地投资,为上海氢能装备开拓国内市场空间实施浦江之光行动,支持临港新区氢能企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融资
16.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符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重点行业所得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的相关领域核心环节的R&D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五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用于生产,R&D和运营的银行贷款,给予最高200个基点的贷款贴息年贴息金额企业不超过2000万元,企业不超过500万元探索建立保险机制,对突破氢能领域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的产品给予保费补贴研究用好本市制造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17.加强氢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临港新区的人才政策,以项目为依托,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氢能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氢气储运,检验检测,安全监管等高技能人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培养一批氢能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测试的高精尖专业人才对于临港新区氢相关企业的国内外人才,除新区现行人才政策外,在住房,永久居留许可等领域给予更大支持
18.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利用好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依托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机制,协调临港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政策突破,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安全监管等方面先行一步,加快临港新区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