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一种“完美的绿色能源”,对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已经陆续出台了发展和完善氢能产业链的利好政策。8月16日,北京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之后湖南、海南等地也发布了相关规划。但是,目前氢能产业链还存在一些瓶颈,比如储氢环节的储氢罐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氢能汽车在氢消费环节的大规模应用尚未形成。
在这方面,长城汽车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其“氢柠檬技术”覆盖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和车载储氢系统,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在氢能的大规模应用上,长城也领先一步。8月14日,搭载长城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易道氢能重卡示范线正式投产,标志着氢能汽车产品产业化、市场化进入新阶段。
“氢石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氢能产业化的发展
“氢柠檬技术”是长城汽车柠檬平台的核心技术路线之一,涵盖氢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和关键零部件。是高性能、高安全性、长续航、全天候、全领域特性的零碳交通解决方案。
这项技术可以概括为“1+3+5”,即一套完整的车辆法规R&D体系、三大技术平台和五大性能优势。1.一套完整的车辆法规R&D体系,包括100多项企业标准,500多项硬件要求,5000多项软件要求,数千次测试,数万次测试,从而保证产品的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三大技术平台包括氢平台、电堆平台(HS)和储氢平台(HP),包括氢燃料电池、高功率密度电堆和储氢系统产品,涵盖了氢能发展的主要方向,确保了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的整体领先地位。五大性能优势包括高功率(gt;200kW)、高效率(gt;60%)、高温(gt;100℃),耐久性高(gt;2万小时),高互联(新能源+智能互联),有效保证各种氢能产品的应用效果和质量。
作为全球领先的“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石灰技术”是长城汽车氢能发展的基石,对推动氢能产业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氢能产业生态
长城汽车拥有国内唯一的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上游制氢,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实现破世界纪录的20.01%光电转换效率;中游储氢,氢+电能存储系统,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下游核心产品,长城氢能核心动力系统零部件,全面供应客车/客车+重卡/物流+乘用车三大应用平台。
目前,长城汽车已实现“电堆及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IV储氢瓶、高压储氢阀、氢气安全、液氢技术”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的完全自主化,多项技术均突破“卡脖子”行业痛点,致力于通过技术进步从全产业链推动氢能社会的到来。
超过50亿R&D投资,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氢能的大规模应用。
长城汽车在推动氢能发展方面一直不遗余力。2016年以来,已在氢能领域投入20亿元研发费用,建成并运营了国内首个氢能技术中心,实现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关键零部件的完全自主化。未来三年,长城汽车将继续投入30亿元以上的研发费用,达到10000台产能规模。
在R&D能力方面,长城汽车组建了国内最大的氢能技术R&D团队,430人,包括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具有十多年氢能技术研发经验的外籍专家。此外,还建立了“四国五地”的全球R&D体系,围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精准研发,为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一系列技术和完整的产业体系,长城在氢能汽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目前已达成2021年战略目标,实现全球首批100辆49吨氢能重卡项目落地,助力雄安新区绿色交通建设。按照长城汽车目前在氢能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推广效率,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份额前三的目标指日可待。
立足全球形势加快实现氢能战略目标。
从全球市场来看,虽然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氢能技术和应用,但大多数国家的推广进度和大规模商业应用并不具备优势。
其中,8月17日,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提出到2030年英国将成为氢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但从其发展阶段规划来看,英国在氢能领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划显示,2025-2027年氢能将应用于交通运输,这需要赶上今年已经实现氢能重卡大规模应用的中国。
我来说说日本。日本在氢能开发应用领域发展多年,但大量终端产品并未进入市场。一方面,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高,市场销量低,短时间内无法盈利;从规模上看,现阶段日本的氢燃料电池还没有大规模发展,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规模。因此,要实现日本氢能汽车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中国的氢能发展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为本土汽车厂商的氢能发展提供了沃土。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写入“十五”计划,中国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站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点,长城汽车凭借前瞻性的国际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以多项领先的核心技术、完整的产业布局和直击痛点的全方位应用技术平台,大幅加快了氢能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不断巩固全球市场竞争优势,加速实现全球氢能市场份额前三的目标, 同时为中国氢能时代的到来开了一个好头,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