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新闻

顶尖经济学家相聚科学家论坛峰会,话题直奔转型之后“各种不均等”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1日 08:30 来源:东方网 编辑:安远   阅读量:5521   
导读: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经济与金融峰会中,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位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围绕全球科技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周期和趋势展开探讨。如何解决由技术革新、产业变革衍生出的发展“不均等”问题,成为几位顶尖经济学家共同关心的议...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经济与金融峰会中,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位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围绕全球科技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周期和趋势展开探讨。如何解决由技术革新、产业变革衍生出的发展“不均等”问题,成为几位顶尖经济学家共同关心的议题。

机器与人工智能是两码事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谈到科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时表示,机器人并非人们想象得那样一定会代替人类岗位,而地区的产业转型或许能通过将现有劳动力与机器结合,由政府引导展开大规模的新岗位培训,从而降低新技术带来的传统岗位失业率。

他表示,创新企业带着新技术进入市场,但不少市场发展模式仍旧传统,于是出现创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传统大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对区域经济造成震荡。这其中,新技术带来的就业岗位数量变化尤其引人关注。“人们常说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岗位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另一方面,新技术会创造更多人与机器结合的岗位。”皮萨里德斯以亚马逊的20万个机器人“员工”为例,这些“新员工”仍需要与人类“老员工”合作,共同创造经济价值。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全国范围的经济增速并非完全均衡。”皮萨里德斯表示,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就是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内部供给平衡。他还指出,当今中国大部分新产业都以数字和电脑技术为核心,这些技术的转化过程不同以往,无疑会造成一些旧岗位的消失。因此,利用好新技术创造更优质就业岗位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机器人在制造业,尤其是建筑业、航空业中与人力的结合趋势不错,主要用来帮助人们完成机械性、重复性和需要大体力的工作。”而在服务业,人工智能则不断渗透。但机器与人工智能是两码事,比如人工智能最显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就是与机器最大的不同。

对于一些地区从传统工业向新技术产业转型时所担忧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皮萨里德斯建议,由政府层面引导创新企业主动培育现有劳动力学习新技能,支持再就业培训,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更快向新产业过渡。

对收入不均话题各抒己见

或许是对第一位演讲的皮萨里德斯所讲述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产生了共鸣,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主动提问在场部分诺奖得主,如何看待收入不均这一经济学的“永恒”话题。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回答这一提问时表示,有时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会促使创新力的产生,但对于企业等市场主体来说,相对的“均等”或是“稳定性”其实更加重要。“企业最怕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对未来5至10年经济形势的错误预判,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他认为,收入不均的地区并不会长久不均等,而已经实现“平均”的国家也并不会因此缺少创新力。

“很多人要问,经济学家来参加科学家论坛做什么,下面我就来告诉大家经济学家究竟在干什么。”抛开事先准备好的写满数学公式的幻灯片,被誉为“递归经济学研究先驱”的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受到前几位演讲者启发,临时改变了演讲主题,回归经济学对社会经济推动力的本质展开讨论。

在谈到收入不均以及因技术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其他“各种不均等”问题时,他也有自己的感触。现场有观众提问,新技术能否改变部分地区越来越显著的收入差异,萨金特主动接过话筒,“我自己也来自一个低收入家庭,依靠自己的努力到大学就读,开始研究生涯,这个问题很有共鸣。”他表示,经济学家研究的正是从观察数据中挖掘、总结规律,从而为产业、为科学研究提供方向。

刚刚获得2019年沃尔夫农业奖的经济学家戴维·齐尔伯曼在谈到创新与供应链之间的关联时则提出,新企业想要在市场站稳脚跟,尤其是平稳应对种种“不均衡”现象,必须要借助新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当今社会,企业都要从一开始就思考究竟是采取垂直管理还是部分外包,这需要依赖资本、信贷、金融杠杆,以及最合适的供应链设计。”此时,经济学家与科学家能够共同研究的,就是如何开发更多新工具,让创新企业得以更快、更好、更健康地生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