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驻临港记者薛宁薇10月12日报道: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耳熟能详的“悟空号”“墨子号”以及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这些有名的微小卫星都诞生于同一个“故乡”——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举行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建设推进会。记者从现场获悉,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今日起正式竣工启用,北区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
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项目自2016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起就保持着“临港速度”:1年内完成全部前期审批流程、1年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施工,且无质量安全事故。从洼地渔场到建成3.6万平米、拥有7个卫星总装大厅的“庞然大物”,该项目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自筹经费建设,项目总投资9.9亿元,建筑面积9.5万平米。一起来感受一下北区项目2年多来的变化
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将主要承担通信、导航、遥感等国家装备型号任务的组批生产制。作为临港卫星研制基地计划中的第一期项目,北区的启用仅仅开了一个头。今天在现场,还举行了二期项目——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南区的开工培土奠基仪式。记者获悉,南区项目计划建设一间卫星创新工厂,构建卫星全流程规划管理及云数据支撑平台、面向精益化智慧化卫星AIT平台等5大卫星研制专用和共用平台,支撑未来10年内600余颗商业微纳卫星的批量生产。该项目已于今年9月25日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并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底竣工投产。
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南区规划效果图
“随着用户对卫星的需求逐渐提升,对研制水平和产能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龚建村表示,临港卫星研制基地的规划建设,将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国家科学中心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升航天共性技术的综合创新能力、聚焦重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创新院作为我国微小卫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总体单位之一,截至今年9月,已成功发射包括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神舟伴星等47颗卫星,成功率达到100%。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