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冰川,宏伟瀑布,遍布的熔岩地貌,这里是广阔的地质博物馆。我们研学团在2700多公里的环岛路上留下的印记。”新学期,曹杨中学高二(7)班夏意好一回到学校,就与小伙伴分享在冰岛研学聆听的高纬度科学讲座。这次艰辛科考之路的体验,让夏意好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意识到青年人保护未来和环境的重要性。
以环境素养为特色的上海市第一所特色高中曹杨中学,自创建起,学校的环境实验室磨砺坊就得到了长征镇的扶持。诸如此类的小项目,遍及镇域内15所中小幼学校。打破传统教育系统的“围墙”,科研机构、街镇等共同参与,如何助力实现“1+1gt;2”?长征镇协同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基本让区域内的孩子都留在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机器人课程送进智慧校园
扫一扫二维码,放心接送孩子……新学期,豪园幼儿园的家长们通过智能卡等多种方式接送,每天每位小朋友的接送记录都有数据可查。为了保障幼儿安全,长征镇自主开发的智慧长征幼儿接送系统开启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新模式。目前,系统已覆盖了7所幼儿园。诸如此类的小项目遍及镇域内15所中小幼学校,如豪园幼儿园和长征中心幼儿园的传统文化项目、金海螺幼儿园用于缓解雾霾的室内运动场、梅川幼儿园和四季艺术幼儿园的艺术发展项目等。
“在零件箱里翻来翻去,只为寻找一个零件;反复调试,为的是让机器有正确的功能……搭出来的东西真的千变万化!”长征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孙翼扬说,每次搭建机器人,都是一种单纯的快乐。通过学校机器人课程,孙翼扬从中学会了观察,也懂得了凡事要仔细——每错一步就会使机器发生故障。“我领悟到了坚持,如果搭不成功就要多次调整尝试,最终一定能搭出自己想要的机器。
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养成、潜能开发、能力培养的课程,送教上门,将优质资源送入校园。新学期,机器人课程已配送进入镇域内15所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此前,长征镇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在镇域内所有学校开展机器人课程。由研究所指导下组建的长征中学、曹杨中学FRC机器人联盟队在中美(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中还入围八强。随着机器人课程的推广,参与机器人课程的孩子们养成了自我思考,尝试组件机器人的习惯,感受到机器人带来的欢乐。
新课表里的劳动公益课
长征中学高一(2)班张奕阳同学的“课表”上,除了常规学科类之外,还有一项志愿服务。小张最热情参与的岗位是“垃圾分类志愿者”。自上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以来,长征中学的高中生接受了指导站组织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走进金沙雅苑、象源丽都、建德花园、祥和名邸等多个居民区,宣传并协助指导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用自身行动参与社区建设。这项志愿服务也是长征中学高中生社会实践项目之一,让学生在劳动中历练,在劳动中成长。
长征镇地处普陀区西北部,有青少年学生10000余名。每到寒暑假,孩子们对社区教育实践的需求达到旺盛期。长征镇很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由社区学生实践指导站负责,而《长征镇中小学生假日文化生活指南》《长征镇青少年暑期实践活动护照》作为公益项目,丰富学生假日活动。孩子们从《青少年暑期实践活动护照》里挑选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指南》以项目形式向镇域各学校招募优秀教师,形成编写团队,为青少年推荐好书佳片,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讲述科技、历史知识,让青少年在优秀文化的引领和浸润下获得精神成长。去年暑假推出特别版指南《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鉴赏》一书,成为长征学子手中实用工具书。
作为配套上海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之一,《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新学期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公益劳动80课时、职业体验32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如何开发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岗位?长征镇党委副书记徐军说,一方面继续发掘整合镇域内各类可用于社区教育实践的资源,比如中环商圈、天地软件园等商圈园区资源、社区片区和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资源,将这些点位继续开发成为指导站下设的指导点,将这些资源开发成进《青少年暑期实践活动护照》的实践课程,供青少年日常或假期按需选择。
创新育人模式,并非简单“资源共享”,而是重新配置方方面面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在她看来,《指南》和《护照》相辅相成,前者重人文引领,后者重身体力行,为青少年打开了解世界的多彩窗户,不断引入各类优质资源,小项目里充满大情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