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12月1日电(记者 张煜欢)“机器学习未来是人工智能突破的重要方向,‘人机共融’是一个长远且富有挑战性的场景。”12月1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2018中德高端制造峰会”上,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以《人工智能助力高端制造》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将走向更为深度的融合。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厂开始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德国工业4.0给全球制造业发展带来一定启示,未来生产线上的人、机器、产品等对象都将与计算机里的虚拟世界连接,从而提升工厂的管理控制能力,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人工智能在虚拟世界里的发展是飞快的。”张建伟举例道,“例如30年前我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只能多个人使用一台电脑,而现在我们一个人每天被关联使用着上百台电脑,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已经提高了100万倍。”
在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制造”是关键词之一。张建伟坦言,随着制造业工作任务日趋复杂,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流水线工人越来越难招,工厂里急需采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减轻人的负担。
张建伟介绍,作为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智能制造包括了机器人、物联网、虚拟现实以及生产计划、制造工艺等多种技术和模块,这些标准模块和技术组合在一起,最终能够实现各种定单的柔性生产,并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个性化制造。
“智能制造方面,我们过去强调自动驾驶、智能医疗以及自动农业等,其实机器人制造也有着很多的机会,包括机器人检修、机器人教育等。”张建伟说。
他表示,在人机协作的场景里,机器人充当了“第三只手”的角色。“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机器人可以察觉人的意图、了解装配的要求和人的装配习惯,并对多种场景进行学习和理解,最终主动协助执行任务。”
张建伟称,未来机器人对世界理解的模型将做得越来越精确。“不过目前机器人的灵活程度还比不上人工,完全取代人力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可达到更优的生产效果。”
谈及未来发展路径,张建伟表示,要考虑如何将中国优势更好发挥,包括齐全的制造门类、灵活的制造体系以及庞大的工程师团队等,同时更要注意补足短板,包括原创能力、学科交叉、跨学科等。“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融合、交叉、共享的时代。如能做到协调全球创新资源,形成有效互通的技术转移,或能实现中国在智能机器人上的最优实践。”
据悉,本次峰会由中国新闻社、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越城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民主建国会浙江省委员会、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机电集团、清华启迪之星、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浙江胄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栖大数据)协办,中新经纬、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