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互联

立足都市,与城共栖关于城市生态的艺术思考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4日 03:34 来源:东方网 编辑:柳暮雪   阅读量:4125   
导读:徐汇滨江是人们很熟悉的地方,这里有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穹顶艺术中心……任何艺术语言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知音。除了艺术机构,即使是滨江步道也显得艺术范儿十足。最近,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参展人、团队、机构,在徐汇滨...

徐汇滨江是人们很熟悉的地方,这里有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穹顶艺术中心……任何艺术语言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知音。除了艺术机构,即使是滨江步道也显得艺术范儿十足。最近,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参展人、团队、机构,在徐汇滨江启动了新一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立足都市,与城共栖关于城市生态的艺术思考

黄浦江畔是艺术徜徉的好地方

向南走过徐汇滨江最热闹的地段人流渐少,滨江岸线显得有点空旷,让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带来的尺寸巨大的艺术装置越发显眼。

《卷叠儿/叠儿卷》是众建筑与法拉利织物集团联合创作的公共装置艺术作品。作品以多个“曲面膜单元”架空重叠,构造出互动方式的复制关联,拥有不同变化,形成不同的活动场地,构建不同的空间场景。细细品鉴,一个个立体的方块,因曲面膜的加入变得灵动,成为这一段滨江岸线上最令人瞩目的风景之一。

同样高大尺寸的作品还有建筑师刘阳创作的互动装置《进山的孩子》,两片铁锈色的钢板像鸟翼一样向上伸展,各悬挂着一个秋千椅,使用这座秋千,必然要与这座装置互动,并随时保持动态平衡,从中,自然延伸出关于人与自然初始关联的联想和思考。

法国艺术家夫妇克莱达特和佩蒂皮耶带来了作品《沐浴者》。他们再现了想象中的海边场景,将闲适的生活状态、彼此间的爱意和对环境的关照都展现了出来。

今年的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公共装置陈设展示没有选择徐汇滨江热闹的区段,而选择了相对冷僻的徐汇滨江南段——龙耀路至淀浦河的5公里岸线上。一方面,固然有通过艺术季活动带热这段滨江岸线的想法,而另一方面,这里相对安静的氛围,也使得这些大师的艺术作品和装置可以让人驻足,细细品味,在形态审美之外,思量这些作品用艺术语言所表达的关于城市、关于人的哲学思考,由此获得对上海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启示。

生境花园是城市对话未来的思考

今年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设置在滨江南段的一座老仓库里,那里有着上海人曾经深刻的记忆。上世纪70年代,上海人第一次用上了专门洗餐具的清洁用品,“白猫”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开端。很多白猫日化用品就是从这座仓库发往全国各地的,如今,这座仓库已不再使用。主办方对建筑内部进行改造,保留了厂房的主体结构和大部分外立面的原貌。外部空间的设计则从场地要素出发,将由楼梯和坡道组成的漫游体系植入建筑的外立面和场地植被间的空隙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植物。这样,这里就成了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与上海城市历史勾连的连接处。

走下数级台阶,一个占了一层楼面的生境花园展现在面前。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是“共栖”,视角从历届城市空间艺术季所关注的城市的建筑、城市形态转移到了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共栖”,意在表达“生态”“环境”等耳熟能详的概念从诞生、发展到现今,丰富的整体观和多元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为基础,探讨自然与生命如何共栖的思考和想象。将生物界表达有机“共栖”、物种“共生”关系的“共栖”重新诠释,表达了展览立足于都市的观察思考。

上海并不缺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林地绿地、河流湖泊和农田一同组成了生态板块,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栖身之所。同时,獐、貉、狗獾等40多种兽类,10多种两栖类动物、30多种爬行类动物都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居民”。

走进生境花园,扑面而来的是山野和湿地的景象,这些景象,我们在城市里已经很少看到。无论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还是濒危的植株,都在告诉“城里人”:大自然应该是这样的。

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当头棒喝,原来我们曾津津乐道的钢筋水泥,阻隔了那么多的自然语言。热岛效应、光污染等城市病,难道不都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对自然的破坏所造成的吗?

生境花园的一角,特意安置了一件艺术装置《反哺》,这是用废旧材料搭建的艺术品,两只鸟呈反哺状,寓意为人类也应该像鸟儿反哺那样反哺自然。

城市核心地段的生境花园颠覆了人们对城市的惯常认识,也引起了人们对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思考。原来,城市面貌并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高楼大厦,也并不仅仅需要建筑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现代城市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城市更新更新的岂止是老旧建筑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已经举办了5届,10年来,针对上海城市发展进入资源紧约束时代,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通过双年展制的活动,激活城市消极空间,主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空间艺术季继承发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通过空间艺术布展与城市有机更新实践的相互推动,赋予并展示了城市空间更多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赋能,将建筑空间、地区更新、艺术设计、社会活动以及公众参与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展览与活动中,“城市更新”依然是重要的主题之一。主办方以国际视野观照上海的城市更新,对现有城市更新的理论进行提升与更新。

在白猫仓库的展览中,主办方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一批国际著名的城市更新案例,详细地展示这些城市更新案例的精彩。比如特雷拉斯滕林场项目,设计者通过对林场低效用地的再开发,提高现有城市密度,提升周边街区品质,提供绿色、交往、共享、公共的设施和空间。又比如哥本哈根公园,设计者对一栋破旧的、“丑陋”的建筑进行改造,将它变成了一幢外形美观别致、内部设施完善的建筑,不但获得了很多奖项,楼内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案例,对于上海正在进行的城市更新活动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徐汇滨江只是本届空间艺术季活动的一个场所,主办方还将通过各类活动,将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影响力延伸到全市每一个地区,延续形式多元、全龄参与、兼具专业性和公众性的特色,以主题演绎展区为主要活动场所,联动全市20个展区,策划“4+1”个版块分类引导和串联活动。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每一场展览、每一件艺术装置,都引发着人们的思考,思考着如何从钢筋水泥的城市物理空间,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城市空间转变。这种思考,正以艺术的方式,从徐汇滨江徐徐展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