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创新中国网 > 互联

数字底座夯实华为未来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4日 09: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白鸽   阅读量:8130   
导读:全年收入超过四分之一投入研发、近十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万亿元、20万员工中超过一半是研发人员……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厚重而沉稳的陈述之中,可以看到一个宏大而坚实的数字底座正在建立,而这不仅是一家科技企业的年度回顾,更包含着对未来数字世...

全年收入超过四分之一投入研发、近十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万亿元、20万员工中超过一半是研发人员……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厚重而沉稳的陈述之中,可以看到一个宏大而坚实的数字底座正在建立,而这不仅是一家科技企业的年度回顾,更包含着对未来数字世界的前瞻,宣告着以开放式创新迎接挑战。

稳健发展构建数字底座

“我们依然存在,还将继续存在,这就是财务稳健的最好诠释。”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坚定而自信的回答,成为3月31日在深圳举行的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的华彩篇章。

当日发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平稳,2022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元,与2021年全年收入6368亿元相比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净利润率5.5%。从主营三大业务看,运营商业务销售收入2840亿元,占比约44%,同比增长0.9%;企业业务销售收入1332亿元,占比约21%,同比增长约30%;终端业务收入2145亿元,占比约33%。

事实上,2022年,华为受到的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仍在持续。对此,孟晚舟坦言:“2022年经营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总体而言,经营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末,华为的资产负债率为58.9%,净现金余额1763亿元,近万亿的总资产规模中,现金、短期投资、运营资产等高流动性资产构成了资产的主体部分,财务状况持续稳健,具有较强的韧性与弹性。”她同时表示,盈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的经营利润在下滑,以及研发投入在加大的缘故。

年报显示,华为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5.1%,再创历史新高,过去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

面对媒体关于如何看待财务稳健的提问,孟晚舟从两个方面诠释:“首先,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依然和我们在一起,在这条长征路上继续前行,相信华为、选择华为。其次,到去年年末,我们手上的净现金1763亿元,按我们现在的商业计划足够支撑公司未来几年的投入。”

从华为首次披露产业维度收入可以管窥其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年报显示,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整体收入已达到3540亿元,保持稳定增长,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其中,数字能源业务收入508亿元,云计算业务收入453亿元;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收入21亿元,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这意味着,这几大业务板块被提升到华为整体战略的高度,将成为华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透过华为战略布局调整可以看到,一个宏大而坚实的数字底座显露雏形。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宏观挑战的共同选择的大背景下,华为正在将多年积淀的ICT技术能力延伸到各行各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高质量服务,引领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ICT基础设施领域,5G商用三年多来,运营商5G业务成为华为业务增长新引擎。5G行业应用迈入黄金发展时期,5G赋能97个大类行业中的50%,如制造、矿山、钢铁、港口、化工、水泥、电网和医疗等领域,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作为迈向2030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5.5G将带来10倍网络能力提升。2022年,华为与欧洲、中东、亚太等区域的领先运营商和产业伙伴开展了5.5G、F5.5G和Net5.5G的联合创新,探索业务场景、验证关键技术,共同迈向更加繁荣的5.5G时代。

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机会,华为数字能源和云计算业务也已初具规模。

年报显示,华为数字能源重点聚焦清洁发电、交通电动化、绿色ICT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绿色、智能的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底,华为数字能源助力客户累计生产绿电6951亿度,节约用电19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亿吨,相当于种植4.7亿棵树。

华为云则在2022年实现了营收翻番。年报显示,华为云在国内落地160多个创新中心,建设了60多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帮助超过2.3万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服务了90%的中国Top50电商企业、90%的Top30车企以及80%的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此外,华为云业务还遍及亚太、拉美、非洲等海外地区。2022年,华为云在拉美地区用户数增长超过100%,合作伙伴数量增长超过90%。在北部非洲,华为云在十余个国家设有本地服务团队。

目前,华为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全球700多个城市、267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华为已经打造了100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城市、金融、交通、能源、制造、教育、医疗、互联网、中小企业等领域。

“雨中奔跑”显现抗压韧性

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用“在暴风雨中继续奔跑”来形容华为2022年的状态:“回顾2022年,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市场因素,继续影响着公司经营。身处暴风雨中,我们在继续奔跑,努力保障业务连续,确保对客户的支持与服务;我们也努力多打粮食,使自己既能生存下来,也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正在提升。在美国制裁升级的情况下,华为在积极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在奋力寻求技术上的突围。

尽管华为近两年发布的智能手机依然无缘5G,而且短期内华为终端业务的阻力依然存在,然而自2022年开始,华为终端的产品迭代速度得到恢复,阔别两年的Mate系列重回视野,并取得了千万级的出货量。

“华为的4G手机仍有竞争力。”徐直军自信地拿出了刚刚发布不久的全球首款超轻薄四曲折叠大屏旗舰手机Mate X3,这款手机包括数十项华为自研高端材料和创新技术,折叠状态下几乎与普通手机厚度相等。

华为的技术自信来自于“压强式投入”。在创历史新高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率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研发员工的比重也在上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总数约20.7万,研发员工约占总员工数量的55.4%。持续的投入,也让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12万件,其中在移动通信、短距通信、编解码等多个主流标准专利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已经有数百家企业通过双边协议或专利池付费获得了华为的专利许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华为凭借768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持续排名榜首。

“只有维持和加大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才能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同时,只有确保和增强研发投入,才能不断创新。通过架构重构、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等提升产品竞争力。”徐直军说。

在本次发布会的海报和年报的封面上,华为均采用了梅花作为背景图。徐直军和孟晚舟在讲话中,更是多次把华为比喻成梅花。

“今天的华为,就像梅花,梅花飘香是因为经历了严寒淬炼。我们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有增长机会、有产业组合韧性、有差异化优势、有客户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压强式投入。因此,我们有信心战胜艰难困苦,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徐直军强调。

孟晚舟则用“向死而生”形容企业目前的突围。“我深信,只要我们持续奋斗,永不言败,我们的每一分光阴和每一份付出都不会白费,我们不一定能成功,但我们向死而生,怎么能不成仁?”

开放创新迎接挑战课题

“2023年,是华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年。在2023年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持续生存和发展都将是华为公司战略的核心命题。”徐直军表示,华为的战略关键方向是开创增长机会、提升发展韧性、构筑差异化优势、以质取胜,以及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

因开放而繁荣的创新生态是华为面对挑战的坚实后盾。“华为始终坚持与生态伙伴共同成长,基于开放、协作、利他、共赢的理念,持续开放鸿蒙、鲲鹏、昇腾、云服务等平台能力,优化开发者体验,全方位赋能和支持生态伙伴,与900多万开发者、4万多生态伙伴一起释放生态创造力。”孟晚舟表示。

其中,鸿蒙操作系统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之一,鸿蒙生态随之飞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设备已达到3.3亿台,鸿蒙操作系统原子化服务多达5万个。与此同时,华为累计投入2000多名开发者支持OpenHarmony社区发展,贡献30多个核心子系统、1000余万行核心代码。截至2022年底,OpenHarmony位居Gitee指数第一名,已有超过5000名社区代码贡献者,共计220多款软硬件产品通过社区兼容性测试,是当前码云平台上代码和社区最活跃的开源项目。此外,华为云生态也显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年报显示,2022年,华为云全球开发者数量从260万增长至超过400万,合作伙伴数量超过4.1万家,云商店上架的商品数量超过1万个。

开放的人才策略则使华为的人才储备更为厚实。孟晚舟表示:“华为的经营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即便这种压力长期存在,我们也不会改变持续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策略。华为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顶尖人才和科学家加入华为,和华为一起攻坚克难。”

在磁吸顶尖人才的同时,华为还在全球播撒“未来种子”。启动于2008年的华为“未来种子”计划,旨在培养当地人才,鼓励参与数字社区建设,助力在校大学生和年轻人提升数字化技能,已经升级到2.0的该计划2022年覆盖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华为通过与国际顶级科技赛事携手为全球年轻人才提供更多机遇,支持ICPC挑战赛、欧洲训练营等线上线下比赛,开放多个业界挑战性课题。华为还与全球近2000所高校共建华为ICT学院,向行业和大众传递全面、前沿的ICT技术,每年可培训约20万名学生,计划到2024年为产业输送超过100万ICT人才。

稳健的发展步伐、压强式投入、繁荣的生态、充足的技术与人才储备,让华为在面对压力时更加从容。正如孟晚舟所言,“面向未来,我们有压力,更有信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