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二
网络议政让政协委员不仅能够更加及时顺畅地履行职责,而且能更加便捷地行使民主权利。
“现在,政协委员们协商议政有了一个新的渠道,就是网络议政。也就是说他们拿起手机,登录专门的APP就可以建言献策”。在3月2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了政协网络议政的效果和经验。
一部手机,一个APP,就可以成为一个议政平台。身处天南海北、职在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这样的形式无疑更灵活,也更有效率。据郭卫民介绍,从去年8月,全国政协开通移动履职平台以来,一共进行了16次组群的讨论,1400余名委员参加,发言4000多次,政协办公厅汇集整理出了10个方面的106条建议。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总结。数字的背后,是政协在网络议政上的主动尝试。网络议政的积极意义在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议政更灵活,协商更民主。政协委员不仅能够更加及时顺畅地履行职责,更加便捷地行使民主权利,也能够因为议政场域分散各处,不会被“面对面”的人情绑架,也有利于政协委员畅所欲言,表达出真实的观点与想法。
一个委员的声音可能比较微弱,但多个委员的网络表达,则可能产生集聚效应,从而将民众的声音传递出来,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对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据介绍,去年全国政协专门举办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3位委员在北京、浙江、湖南和广东四个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了言,前后共有800余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开展在线互动,积极建言资政。与以往此类重大主题的现场会议相比,远程协商会的好处显然不仅仅在于节省时间与精力,还在于参会者都能专注于议题本身。
这样的变化其实也是显著的。形式的变化不仅仅意味着介质的差别,更在于整个意见表达的范式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新科技产品的应用,也极大地拓宽了协商议政的渠道。为民众的日常政治参与也因此有了一个更开放的空间,使民众能够有序地参与政治讨论,行使民主权利。
这实际上是一种“平权”。广泛的参与,开放的交流,活跃的互动,能够让更多委员的不同意见得到有效交流,并体现到制度设计之中。这无疑有助于增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新技术之上的政治运行越来越成为常态。也将让民众看到,他们的诉求会得到更多有效的反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