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
“生涯密钥”,是西北工业大学送给2018年入学新生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同学们拿到通知书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一个海量数据库。
岗位和单位是啥性质?就业地点在哪?薪酬水平多少?运用大数据,师兄师姐的选择汇聚成了一张就业全景图,为这些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这几年,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引入‘生涯’的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说,“无论是‘生涯密钥’大数据,还是推行完全学分制、倡导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这些都旨在强化学生的‘生涯意识’,让学生能提前思考、提早规划。”
完全学分制
修够学分即能毕业,选啥课学生说了算
作为2018年的毕业生,钟昆洋的个人数据也添加进了学校的就业大数据中。4年前入学时,他也曾收到这样的礼物。
“我们2014级学生,是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首批获益者。”钟昆洋说,“在课程选择上,不再像往届一样由教务处直接置入课程,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
经过两年的调研,西北工业大学于2014年启动了优化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改革,就是实行完全学分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有些学生录取时被调剂了专业,在完全学分制下就可以实现“换专业”。学校的课程是分模块的。一年级理工类,基础课程模块基本相同。到了二年级,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专业课,只要接收学院同意,就可以学习该学院的专业课模块。
配套完全学分制改革,学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难易度和宽广度。比如,数学基础好的,可以跳过高等数学,直接选择工科数学分析;学飞行器设计的,也可以选择和专业不相关的管理学课程。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需要选课,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只要达到毕业所要求修的学分,就可以了。”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王莉说。
课程选择上的自由,让钟昆洋尝到了甜头。大三的时候,他就读完了原本在大四才可以选的专业选修课。到了大四,他的学习任务轻,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寻找适合的工作,准备笔试和面试。
职业发展课
帮助认知自我,邀请大咖分享,再现招聘过程
“因为在课程选择上完全自由,新生容易在无拘束的环境中迷失方向。”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朱莉说,“所以,指导中心除了在入学时开展新生导航讲座外,还开设了多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希望能给学生一些指引。”
刚进大学时,钟昆洋也曾有“选择困难症”。大一时,他便选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上,他结识了对他职业生涯有很大影响的朱莉老师。
“我们对钟昆洋同学进行了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利用学校成熟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他认知自我兴趣、性格以及价值观。根据他的情况,提供了相应的成长方案。”朱莉说。
在老师的帮助下,钟昆洋逐渐了解了自己和外在环境,确定了大学的学习生活目标,有规划地安排了4年的生活。大二时,他在朱莉老师的建议下选修了《求职有道》。这门课程,真实再现了企业招聘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招聘官的角度认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这些课程中,许多行业大咖现身说法。前辈们的交流分享、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使我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有了认识。我觉得自己的情况更适合先就业,而不是读研。”钟昆洋说。
随后,钟昆洋开始留意就业志愿者服务队的相关信息。大三时,他加入了服务队。这是一支由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指导的,主要负责服务用人单位校园招聘工作的专业志愿者队伍。“这个团队有10年的光荣历史。钟昆洋勤恳踏实,待人真诚有礼貌,有很强的责任感,很快就成长为团队的队长。”朱莉老师说。
在就业中心,钟昆洋的主要工作是给用人单位安排场地,以及协调宣讲会相关工作。“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人员进行交流,积累求职经验,第一时间获得招聘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钟昆洋说。
业界找感觉
除了生产实习,还安排了解型的认识实习
“大三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预备期。学校为每位学生安排了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朱莉介绍。
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管理状况,从而获得对专业生产实践的初步认识。主要途径,是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
“学院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带我们参观了西安本地的5家军工企业。”钟昆洋说,在参观过程中,他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很多高端机器应用的传感器,都涉及这一专业。
然而,要从事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本科所学的并不够用,还需继续深造。这与先找工作的规划产生了矛盾,使钟昆洋陷入了困惑。
“在职业生涯辅导中,我了解到了他的困惑。”朱莉说,“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是机械和微电子的交叉学科。所以我建议他,找工作不要局限于小专业,可以在机械和电子这个大类里去找。”
老师的点拨打开了钟昆洋的思路。之后,他拒绝了学校安排的生产实习。“学校安排的生产实习,是和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我想从朱老师建议的大类上找工作,这样实习才对我找工作有帮助。”钟昆洋说。
大三暑假,钟昆洋申请去宁波某空调企业实习。在生产一线的工作,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和他人交流,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书本上的概念,变得具体了起来。
“制造业的工作分工差不多。招聘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想去什么岗位了。”钟昆洋说。
3年的认真探索和准备,为钟昆洋铺好了求职之路。大四刚开学,他就拿到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成为机电学院“第一签”。
“一线城市也曾考虑过,但生活成本太高了。回到老家,生活闲适,还可以陪家人,认识的同学也多。”钟昆洋说,“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都有投身国防、报效国家的心思,我也不例外。这家公司,就是我的最佳选择。”
8月17日,钟昆洋到公司报到,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他走上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记者 张丹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